联系我们

电话:4008-777-270

          0531-88705910

邮箱:zplt123@163.com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颖秀路万达华府南区4-1-1501


新闻中心

所在位置:首页  > 新闻中心

教育信息化2.0时代的“智慧校园”建设方向(上)

更新时间:2019-07-05 点击数:1327

什么是智慧校园



“智慧校园”是近年来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最火的一个词,在和一些学校的深入沟通中,发现很多学校理解的概念还是停留在“三通两平台”等基础建设方向上,教育理念稍微前沿一些的学校则更关注:综合素质发展、德育考评、特长培养、教师研训等事项,但这些和我们所定义的“智慧校园”还有一定的距离。


至十九大以来,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重点就不再只是以普及“三通两平台”为主,不是说这些基础性建设不重要,而是这种基础性建设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学校已普及完毕,甚至在一些边远的乡村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学一体机,远程视频录播等,但很多设备建起来了,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,却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和功能,所以现在我们教育信息化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设备用好,如何进一步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求。特别是一些经费紧张的地区或学校,要进一步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,就必须要有革命性的技术提升,才能使教育信息化进入2.0时代。


什么是教育信息化2.0时代?这是相对于前4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特征而言的,这不仅仅是一个提法上的改变,而是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,教育信息化在发展理念、建设方式上的一次跃升。2017年11月,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在“第十七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”上指出,十九大之前,可以称之为教育信息化1.0,是初步探索阶段;下一阶段,要推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,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,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。充分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,改变传统教育模式,解决“愚笨教育”的问题(不因材施教,忽视个人特性,同一化培养;给学生、老师造成高负担低效益的教育就是愚笨教育),让学习者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转变,把教育模式由“教为主”向“学为主”转变,实现“个性化学习、差异化教学、泛在式学习、群智化学习、协作式学习”的智慧教育模式,才能让各个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到“智慧校园”建设的正确路径上来。


问题梳理


其实目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一些问题,一说起大家都懂都知道,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管理者和信息化老师,每天都在接触此类的信息和资料,还不断有产品厂家来宣传,比如:做翻转课堂的说,把每节课堂、每个教室做成翻转课堂,就是智慧课堂,就能实现智慧校园;做电子黑板的也说,我们把老师课堂板书随堂记录,提供板书给学习者,就能实现泛在学习的智慧教育;做阅卷分析系统的说,我能分析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,提取知识点的不足,建立一个错题集,不断的推送相关题型给学生练习,从而弥补知识点,这就是智慧教育......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教育信息化产品,各个品牌的各种宣传资料,我们的用户难免会对良莠不齐的产品无从分辨,从而造成了很多功能相似的重复建设;质量不过关导致的有等于无;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造成的建而不用等问题,甚至在业界有一种说法“东西好不好,全看口才好不好”。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,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正处在一个变革时代。我们很多人(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)都还没完全察觉这个变革会有什么影响。


“智慧教育”在整个教育史发展历程中,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先例的,就算在发达国家,如美国的K12教育体系下,也没有一个完全成型的模版,都尚处于摸索阶段。对比一下教育信息化1.0时代“三通两平台”的这个建设要求,这是一个可量化的要求,可以细化到各级学校的建设标准,如学校带宽要达到多少,每个教室要配备哪些设备等等。而进入教育信息化2.0时代,要实现智慧教育,建设智慧校园,却尚无一个可量化的建设标准,所以才有现在的智慧教育产品“百花齐放、百鸟争鸣”的现象,这本身是好事,但也带来了上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这些问题,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,我们就要整理经验、理清思路。


五个阶段与两种模式


根据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,可初步分为五个阶段和两种模式:

  • 第一阶段:数字化设备普及阶段---电脑、数码相机、校园数字广播等电子产品、多媒体教室的普及时期(90年代)。

  • 第二阶段:校园互联网普及阶段---校办公室、教室、功能教室互通互联网(90-00年代)。

  • 第三阶段:泛教育阶段---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及移动网络,老师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学习和参与教育(00年代)。

  • 第四阶段:教育物联网阶段---如班班通一体机、一卡通、电子班牌、电子书包、VR实验室、创客空间、智慧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工具的联网(00-10年代)。

  • 第五阶段:智慧教育阶段-能实现学生多样化、个性化学习,教师差异化教学的智慧校园(十九大以来)。


我们不难看出,一至四阶段的建设内容其实是对校园信息化工具的普及,属于我们的教育信息化 1.0时期。这是一种建立在传统教学体系下(以教为主)的信息化建设模式,其信息化建设围绕的主体是教学者或者说是教材,这种以教为主的教育体系从农耕时代延续至今基本就没动摇过,因为知识的传递始终是至上而下的,虽然孔子早在几千年前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,但始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,无论是过去的私塾还是现在体系化的教育都是如此,或以古文经典或以现在的教学大纲为主。由于学习者众多,老师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人特性,学习者的素质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完全由老师个人主观意识评判,所以信息化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之初也是以教学者(教材)为主。


这样的做法从根本上讲:是将信息技术依附到传统教育体系上去的做法,让学校教学有信息化的工具可用,但只能算是提高了教学、学习的效率,在效率提高的基础上,能够解决部分的教育质量问题,但产生不颠覆性作用,因为教学和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、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,有的甚至教学目标定位有问题,如果信息化建设围绕的主体不变,那么这些问题无论通过哪种信息技术也解决不了。


而第五阶段:是建立在一至四阶段完善的基础上,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模式,充分利用“互联网+”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,针对教育教学的瓶颈问题,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发挥作用,实行差异化教学、个性化学习,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要,让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体系并构建以学为主的教育体系,才能实现我们所倡导的智慧教育。


这五个阶段-两种模式:从建设围绕的主体上看,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,但却又相互关联。一至四阶段的信息化建设是打基础,让教育者、学习者有信息化工具可用,不仅提高了工作、学习效率的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数据。但这些数据如果不加以整理、不能有效使用,那么这些数据就毫无意义。所以,第五阶段的建设重点就是如何把这些数据用起来!如何将互联网+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去。把所有信息化系统和设备集成起来,把产生的数据都收集起来,为智慧校园提供数据资源基础。


现在大多数校园的信息化基础阶段建设已经完成,正是要把这些基础的教学设备和数据用起来的时候。但现在学校用的设备、产品种类繁多,不可能是全是一家的东西(也没有哪个厂家能把所有教育信息化的产品都生产全),而各个厂家各个子系统的数据格式又不一样,所以需要系统化的数据分类和数据治理。单靠人力肯定是不可能完成的,那就必须在数据层打通各个子系统和设备,在校园内实现物联网+这个概念。那么具体要怎么做?首先我们应当有一个纵观全局的规划和清晰的建设思路。